IoT(物联网)基础知识指南

什么是IoT?

IoT 是 “Internet of Things” 的缩写,中文称为“物联网”。

它指的是通过网络将各种物理设备(Things)与互联网连接,实现数据采集、远程控制与智能分析的技术体系。

IoT 是数字化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,被广泛应用于制造、物流、医疗、农业、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。

IoT的基本结构

  • 感知层: 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(如温度、湿度、位置、震动等)
  • 网络层: 将设备连接至网络(如Wi-Fi、LTE、LPWA、5G)
  • 平台层: 数据汇总与处理(如AWS IoT、Azure IoT Hub等)
  • 应用层: 提供可视化、预测、自动化等具体业务功能

IoT 的核心在于“让万物互联,并能赋予设备以数据价值与智能响应能力”。

IoT的代表性应用场景

  • 智能制造(IIoT): 设备状态监控、预测性维护、生产线优化
  • 智慧城市: 交通信号控制、垃圾收集优化、路灯节能管理
  • 远程医疗: 可穿戴设备监测病人健康状态并发送警报
  • 物流与仓储: 温湿度追踪、位置监控、资产管理
  • 智慧家居: 远程控制家电、安防系统与能源管理

IoT 已从“概念”转向“落地”,成为DX(数位转型)核心推动力之一。

IoT的优势与挑战

优势 说明
实时性 能实时采集并传输现场信息,提高响应速度
可视化 将看不见的设备状态与业务流程数据化
自动化 可与AI、规则引擎结合,实现无人操作与预警控制
数据积累 作为DX与AI应用的基础数据源

挑战:

  • 安全性(信息泄露、非法接入)
  • 设备兼容性与标准化问题
  • 大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成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