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I(电子数据交换)基础知识指南
什么是EDI?
EDI 是 “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” 的缩写,中文为“电子数据交换”。
它是一种在企业与企业之间,通过专用线路或网络系统,进行定型业务数据(如订单、发货单、发票等)的自动化交换的方式。
相比传真、邮件或人工录入,EDI 能够减少错误、提高效率、缩短采购或结算周期,是 B2B 交易中的重要基础设施。
EDI的常见用途与应用场景
- 订单处理: 自动接收客户订单(发注)并导入系统
- 发货/收货通知: 供应商发送发货数据,客户确认收货
- 发票/对账单: 系统间对账、开票、付款通知
- 库存联动: 零售/物流场景中与供应商共享库存信息
日本零售业(如大型商社、便利店、家电量贩)和制造业广泛使用 EDI 与取引先进行数据协作。
EDI的系统类型与通信方式
- レガシーEDI(JCA手顺等): 使用专线通信,依赖旧有行业标准
- Web-EDI: 基于互联网浏览器操作的数据交互平台
- クラウドEDI: 云端集中管理、接口标准化,适配中小企业
- API连携型: 现代化EDI通过REST API实现系统对接与实时数据同步
近年来,受专线停止与DX推进影响,日本正加速从“レガシーEDI”向“Web-EDI / API-EDI”迁移。
EDI系统导入与开发注意事项
- 与取引先的数据格式协议(フォーマット协定)一致是前提
- 需定义清晰的数据流与状态更新机制
- 系统安全性与备份机制不可忽视
- 设有多家取引先时,格式多样化需统一接口或中间件
- 开发语言常见有:EDI用中间服务器 + 各业务系统接口
在系统开发中,EDI是企业间数据交互的重要“对外接口”,与内部ERP或会计系统密切相关。